滨州职业学院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08-31浏览量:


一、聚力攻坚,挖潜创效,2021年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教育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冲刺“双高三十强”、建成职业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党建工作扎实有效。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成立工作专班,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题宣讲40余场、“我来讲党课”活动63场;在全院范围内开展4个层面的争先创优系列活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解决“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39件。出台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实施意见,全方位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制定处理检举控告工作办法、纪律检查委员会议事规则,规范检举控告和线索处置工作。结合建党百年,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入党初心”活动,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75人。深化“一月一主题、一院一品牌”党建创新活动,立项建设34个项目。提拔53名干部,调整12名干部。2名同志分获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1个基层党组织获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4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获市教育系统“两优一先”荣誉称号。1名同志参加喀什职业技术学校支援,3名延安职业学院教师、2名新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来院挂职锻炼和跟岗研修。

二是内涵建设硕果累累。制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顺利完成省厅本科申报答辩,并以优异成绩被推选至教育部,待教育部现场审核。完成学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分析报告、全国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4+0贯通培养模式调研报告、滨州职业技术大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积极争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数全省第一,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数全省前列;获山东省思政课集体备课成果评选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创历史新高。立项部省共建国家职教高地重大课题5项,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2项,均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省人文社科课题4项;省教改项目12项,居全省第一;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1项课题获教育部行指委立项,获批教育部语合中心“汉语桥”项目。获国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省优质校、两个品牌专业群和三个高水平专业群的验收工作;一个专业群被评为第三批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全省首家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落户。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山东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各1个。

三是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新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0家、订单班46个,学生人数6683人。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汇聚社会力量推进学院发展。建成智能化实训基地,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内外人才孵化基地。与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等开展合作办学,与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开展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评价,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滨州)护理高峰论坛,牵头成立滨州会计职教联盟,召开全国高端铝智能制造联盟年会、全市学前教育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联席会议。与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康养实训室。

四是社会服务卓越有效。出台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社会培训收入3700余万元,超额完成年目标。获批1项省级试验站和3项市级研究中心。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3055万元,专利转化到账资金135万元,技术服务到款额再创新高。顺利完成“社区居民学校”“乡村赋能学院”2家社区学院建设,社区学院总数达到5家。2个学习项目被山东省成人教育协会认定为2021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其中“‘鲁彬之’学术讲堂文化品牌”项目被认定为“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五是开放办学成效显著。中日合作办学项目智慧健康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顺利开班。与中铝集团共建中国-几内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中国-刚果金”职业技术学院华刚校区,并开展线上培训课程,参与组建刚果金洛钼职业学院。获批教育部中美合作高水平人工智能建设项目。开辟了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招生通道。与芬兰应用科技大学联盟、泰国博仁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参加刚果(金)、几内亚海外职院建设校企对接会,牵头建设项目2个,加入了中非职业教育联盟,成为常务理事单位。在现有的16个校企合作专业基础上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进程,与四所国外大学开展中外联合办学。

六是招生就业突破新高。招生完成率98.91%,录取报到率95.02%;录取最高分497分,平均分406分,录取分数再创新高。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8.42%,正式就业率64.26%,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中前茅。构建“全员参与”的就创业工作指导体系,形成“领导主抓、部门统筹、院部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运行机制。与20余个地市人社局对接岗位需求,联合开展招聘活动,推动“政校企”联动助力高质量就业。举办各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指导报告70场次,精准帮扶、指导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对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

七是学生工作亮点纷呈。开展建校65周年暨合院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线上观看人数达18.4万人次,云校庆成为学院历史上首次直播秀。开展“不忘初心 礼敬国旗”主题教育活动10次,表彰12个基层团组织。开展“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亮点”基层团建创新项目,立项12个品牌,278个亮点项目,评选出57个优秀项目。顺利召开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参学率100%,受到团省委通报表扬。获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省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最终录取 2637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获批首批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践基地。

八是民主治校科学规范。组织召开四届二次双代会,通过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7件提案、53件集体议案全部完成答复并做妥善处理。研究制定学院“滨职工匠”评选管理办法,建立“滨职工匠”评选管理机制。

九是后勤服务稳步推进。引进社会力量全面提升改造餐厅。建设“光纤+WLAN+5G’双链路,完成“数据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推广使用业务系统移动终端,打造数字资源服务名片。启动全体师生员工核酸检测定期抽检,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抓好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初步完成校园整体概念设计规划,顺利启动西校区规划工作。圆满完成学院土地、房产不动产办理工作,多项历史遗留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二、继往开来,突破创新,合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深化之年,是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双高建设”的关键之年。2022年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内涵发展,推进产教融合,为推进“双型”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明理增信,强化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意识形态“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和党建带群建“五个共同”工作模式,继续深化“一月一主题,一院一品牌”党建创新活动,打造党建、群团工作品牌2个,争取获省级以上党建研究优秀成果4项,打造党建创新特色项目4项,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水平。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立健全党支部抓党建工作清单,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全面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按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标准建设一批基层党组织。

二是立足专业,强化内涵建设。加强对本科职业教育的研究分析,全面论证学院升本总体规划。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完善和验收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全面范围内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积极申报教学成果奖,力争实现新突破。争取更多国赛省赛承办权。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齐鲁工匠后备人才”遴选及培育。力争建成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1 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 个,培育职业院校国家培训名师 2 人。评选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青年技能名师1名。建成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 5 个,力争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 个。开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三是筑牢平台,落实文化育人。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办法,积极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劳模精神进校园,形成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开展学生文明素养提升工程,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开展“一心六育”工作。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建设。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试点工作,完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举办2022年心理健康月活动。以“爱心传递”、资助诚信教育系列主题活动为依托,扣精准资助和育人发展主线,健全资助档案,落实问题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推进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公共安全实训室,用于学生实训安全教育。建设工业文化园,增强育人效果。

四是基于实情,推进招生就业。稳定招生计划,高职统招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8%,提高招生目标核心数值,确保“一个重点”、保持“两个提高”、实现“四个稳步增长”。提升在全国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就业率,建立1000家以上高质量用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开拓发达省市省外、国外就业市场,重点探索开辟海外护理等专业就业市场。做实毕业跟踪信息调研,完善对助学贷款毕业生、特困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帮扶制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项目孵化基地建设,自建或共建基地1所,高质量完成就业工作目标。

五是链接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启动黄河三角洲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实质化运作7个现有职教集团,做好各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打造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积极沟通协调,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改革。与优质合作企业共建紧密合作型、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 5 个,开展校企双元育人。建设智慧康养服务中心,联合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康养技术技能研发中心”,打造“产学研训创”深度融合的智慧康养综合体。

六是围绕重点,突破培训目标。面向各类人员开展社会培训,实现20万人日,到账资金实现3000万元。进一步规范和抓好数理化辅导工作,辅导人数保持在600-800人左右。稳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自学助考(本科)招生规模,实现2500人招生计划。建设省级以上社区教育优质课程2门,创建社区学院1家。

七是着眼国际,开放办学格局。增加国(境)外友好院校2-3所,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1-2个,推动建设鲁班工坊或校企协同海外发展海外校区建设项目2-3个。开展国际职业资格认证1-2个。弹性聘用外国文教专家3-5人,短期来院外国专家10人次。开展学生短期交流活动,招收留学生20-30人。合作开展“中日医养结合中高端康养国际人才合作办学项目”和“中日医养结合中高端康养国际人才合作培训项目”。在教育部、美国国际教育联盟及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成滨州乃至全省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科研中心。

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为职教发展指明了方向,承载着“职教兴国”伟大梦想的滨职将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面向新百年、开启新征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勇攀高峰,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技能型社会作出滨职贡献!

 

 

 

上一篇:滨州职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滨州职业学院2020年工作总结与2021年工作思路

联系我们

院办电话:0543-5086002 5089255

学院传真:0543-3278107

招生咨询:0543-5082257 5082157 5082326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十二路919号    邮编:256603


版权所有:滨州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