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院长办公室
院办〔2022〕163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网发《滨州职业学院202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院、各部门:
《滨州职业学院202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业经院领导同意,现予以网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4月30 日
滨州职业学院
202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
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学生切身利益和学院可持续发展,对我院建设“双高”院校和争创职业技术大学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就业政策有关要求,全力促进2022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特制订本方案。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人数及专业分布:2022届毕业生8591人,其中师范类500人,非师范类8091人,包括校本部7396人,三二连读挂靠学校1195人(鲁中职业中专65人,莱阳卫校1022人,惠民卫校108人),分布在43个专业。(附件1)
(二)生源分布:2022届毕业生山东省生源 8113人,占毕业生生源总数的94.44%,滨州、临沂、烟台、青岛、菏泽等地较多,外省生源478人,占毕业生生源总数的5.57%,内蒙古、河南、山西等省、区较多。毕业生中男生4486人,占52.22%,女生4105人,占47.78%。(附件2)
(三)特殊类型毕业生:特殊类型毕业生包括退役军人、农民工以及下岗职工(此类型是我院首批毕业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合计793人。(附件3)
二、工作思路
在学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按照“学校主导、部门主抓、各院主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2022年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我院毕业生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全面对接山东省及滨州市十大产业群,以提高就业质量为工作核心,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工作重点,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努力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的就业工作目标。
三、工作目标
2022年的工作目标是:确保“一个重点”、保持“两个提高”、实现“四个稳步增长”。“一个重点”即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重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97%以上,正式就业率保持50%以上,签约率(含劳动合同)保持40%以上;“两个提高”即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综合就业能力,提高在全国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就业率;“四个稳步增长”即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起薪值、岗位稳定率及职位提升率逐步增长。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就业领导,完善落实体制机制
1.强化责任落实,夯实“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党委会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就业工作专题研究,各二级学院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就业工作专题研究。学院班子成员带头走访企业数量累计不少于100家,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走访企业不低于50家。
2.就业工作全员化,加快形成联动机制。建立“学校主导、部门主抓、各院主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各二级学院构建以就业科长、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组成的就业工作队伍,督查办、招生就业处根据既定目标和完成时限,开展督查,定期通报督查的结果,从五月份开始,将对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虚假就业、被就业情况的将在全院通报。
(二)注重就业教育,提升毕业生竞争力
1.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始终把学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构建以课堂教学、校外实习、就业比赛、社团活动及专题讲座五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求职大赛”“简历制作大赛”“面试大赛”“企业HR进校园”“优秀校友讲坛”等活动,各二级学院于每学期末提交活动图片与总结。
2.注重职业发展教育和指导。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教育体系,分阶段分群体开展精准化就业指导,招生就业处和各二级学院开通就业指导服务热线、畅通线上就业指导平台,实时解答毕业生的求职困惑,对出现慢就业、不就业等情况的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做好求职、升学、出国、创业等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加强诚信和安全教育,引导毕业生诚信求职,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防范招聘欺诈、“培训贷”陷阱等。
(三)拓宽就业市场,深化校企双方合作
1.汇聚就业资源,开辟高质量就业基地。各二级学院要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按照地区、层次、性质等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深入挖掘用人单位需求,有的放矢地拓展就业岗位。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和招聘机构,广泛汇聚市场化社会化就业资源,多种方式拓宽岗位信息来源。招生就业处建立1000家以上高质量用人单位信息资源库,每个二级学院每学期至少建设3-5个稳定规模以上的高质量就业基地。
2.拓展新兴领域就业空间。各二级学院要根据专业行业特点,挖掘全国范围内符合毕业生培养方向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领域就业机会,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鼓励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
3.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招生就业处和各二级学院配合成人教育学院做好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对接校内外各项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毕业生返乡创业、到城乡基层创业。
4.通过实习促进就业。招生就业处、实习实训处和各二级学院要将实习作为促就业的重要渠道,推动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各院要进一步加强与毕业生及顶岗实习单位的联系,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掌握学生就业动态,与专业对口、起薪值较高、可签约、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密切联系,主动出击,在毕业生与实习单位自愿选择下,努力增加毕业生的留用率。
5.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性项目就业。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建设行动,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组织招录工作,落实好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今年征兵工作部署,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
(四)做好校园招聘,培育良好就业氛围
1.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平台。招生就业处和各二级学院要利用好校内各类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收集发布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发挥学院就业信息网招聘系统作用,积极组织不同规模的线上招聘活动。使用好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精确采集岗位要求和求职意向,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
2.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拟定5月份为学院“就业活动月”,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招聘方式同时进行,招生就业处组织“就选山东”2022届毕业生省级招聘会,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为每个毕业生提供岗位数不低于3个。各二级院组织的招聘活动需提前3天报纸质和电子版(bzjyzdzx@163.com)到招生就业处备案。
(五)开展精准帮扶,凸显就业人文关怀
重点关注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残疾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建立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台账,掌握未落实就业去向毕业生思想动态、择业诉求和实际困难,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开展重点帮扶,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尽快就业。
(六)重视信息反馈,做好就业跟踪调研
1.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资料库。为全面、客观反映我院毕业生的状况,在学生毕业离校后,各二级学院随时采取电话、实地调查、电子邮件、网上问卷等多种方式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一是在7月—8月毕业生离校后,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中的“山东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实名管理服务系统”跟踪调查未就业毕业生,并提供帮助使其尽快就业;二是在10月-11月组织对2017届毕业生某专业整班制五年就业情况、2021届毕业生一年就业情况、2022届毕业生当年就业情况、用人单位情况进行实地或网上问卷跟踪调查,重点调查专业对口率、起薪值、岗位稳定率、职位提升率情况;三是在12月份,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中的“山东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实名管理服务系统”跟踪调查当年毕业生。
2.建立校友联络平台。充分认识校友工作对学校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校友资源,搭建联络平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校友名册,建立并及时更新校友资料库,举办优秀校友报告会等特色活动,多方面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七)完善考评体系,量化就业工作目标
1.规范就业数据统计与使用。坚决落实教育部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建立就业数据统计标准化管理机制,落实就业数据统计精准化,自“就业活动月”起实施毕业生就业去向信息周报制度,及时公布就业去向信息统计,定期报送就业进展情况。
2.做好就业工作总结。完善就业状况分析研究和反馈机制,招生就业处做好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工作,更好发挥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招生、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建立就业工作表彰制度,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鼓励先进,激励全员关心就业、支持就业。
3.实施责任目标管理。为使我院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分专业制定就业工作目标,实施责任目标管理。2022年各二级学院任务目标如下:
二级学院就业率责任目标(就业方案上报时间)
类别 二级学院 | 正式就业率 | 正式协议签约率 (不含3+2贯通学生、士官生) | 总体就业率 |
国际学院 | 25 | 5 | 95 |
教育学院 | 25 | 5 | 95 |
生物工程学院 | 45 | 10 | 95 |
机电工程学院 | 65 | 20 | 95 |
轻纺化工学院 | 65 | 20 | 95 |
健康学院 | 25 | 5 | 95 |
医学技术学院 | 30 | 10 | 95 |
会计学院 | 45 | 10 | 95 |
工商管理学院 | 45 | 10 | 95 |
信息工程学院 | 45 | 10 | 95 |
建筑工程学院 | 45 | 10 | 95 |
士官学院 | 45 | 20 | 95 |
莱阳卫生学校 | 25 | 5 | 95 |
惠民卫生学校 | 25 | 5 | 95 |
鲁中职业中专学校 | 25 | 5 | 95 |
二级学院就业率责任目标(8月31日)
类别 二级学院 | 正式就业率 | 正式签约率 (不含3+2贯通学生、士官生) | 总体就业率 |
国际学院 | 30 | 10 | 97 |
教育学院 | 30 | 10 | 97 |
生物工程学院 | 50 | 15 | 97 |
机电工程学院 | 70 | 25 | 97 |
轻纺化工学院 | 70 | 25 | 97 |
健康学院 | 30 | 10 | 97 |
医学技术学院 | 35 | 13 | 97 |
会计学院 | 50 | 13 | 97 |
工商管理学院 | 50 | 13 | 97 |
信息工程学院 | 50 | 13 | 97 |
建筑工程学院 | 50 | 15 | 97 |
士官学院 | 50 | 25 | 97 |
莱阳卫生学校 | 30 | 10 | 97 |
惠民卫生学校 | 30 | 10 | 97 |
鲁中职业中专学校 | 30 | 10 | 97 |
二级学院就业率责任目标(12月31日)
类别 二级学院 | 正式就业率 | 正式签约率 (不含3+2贯通学生、士官生) | 总体就业率 |
国际学院 | 45 | 15 | 98 |
教育学院 | 45 | 15 | 98 |
生物工程学院 | 60 | 20 | 98 |
机电工程学院 | 80 | 30 | 98 |
轻纺化工学院 | 80 | 30 | 98 |
健康学院 | 45 | 15 | 98 |
医学技术学院 | 50 | 15 | 98 |
会计学院 | 60 | 15 | 98 |
工商管理学院 | 60 | 15 | 98 |
信息工程学院 | 60 | 15 | 98 |
建筑工程学院 | 60 | 20 | 98 |
士官学院 | 60 | 30 | 98 |
莱阳卫生学校 | 45 | 15 | 98 |
惠民卫生学校 | 45 | 15 | 98 |
鲁中职业中专学校 | 45 | 15 | 98 |
(八)加大调控力度,规范就业经费使用
学院年初根据各二级学院当年毕业生规模,划拨就业经费,经费的使用按照学院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