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1.强化党建引领。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全市县处级干部集中轮训,115名正科级干部专题学习班。先后组织7名领导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思维训练研修班和体悟实训。全面落实巡察整改措施,完成了23项具体整改任务,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党建工作多次获得市级表彰,全校18个党支部获评五星级党支部。
2.加速推进职业技术大学建设。抢抓历史发展机遇,首轮“双高”建设任务全部超额完成,全省名列前茅;滨州职业技术大学建设工作从培育到创建、从缺项到达标,顺利通过全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实地考察,得到了各级领导、省评专家的高度认可,待省政府按程序公示后,报教育部验收。
3.加强内涵建设。完成了10个新专业增设与9个老化专业撤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成功打造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3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所有专业群顺利通过验收。建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智慧职教平台上线课程总数已达95门。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2金、3银、3铜的优异成绩。
4.深化产教融合。获评第二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黄河三角洲生物经济产教联合体、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铝业产教联合体、全国智慧住居与产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化工安全与应急管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滨州市工业与信息化局、滨州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单位对接,走访海纳川(滨州)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等滨州、青岛、淄博等地重点企业80余家,稳定合作企业324家(签订协议343份)。投资800余万新建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生产型实训基地、航海模拟器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室达326个。建成“虚拟仿真公共实训中心”。
5.推动科研创新。围绕“三个服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学校改革创新),立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0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4项。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经费资助24万,获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经费资助190万元。获批厅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31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立项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1个。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和横向技术服务合同18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
6.提升招生就业。录取新生5275人,计划完成率高达99.53%,超额完成既定目标。省内超本科分数线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增加53.9%。扎实推进就业,累计开展访企389次,新增6家高质量就业基地,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4.56%,为毕业生提供了坚实的就业保障。
2025年工作计划:
1.推进新一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第二轮“双高”建设即将启动,竞争异常激烈。学校将加强内涵建设,全方位准备,确保以优异成绩进入新一轮“双高专业”和“双高院校”,为滨州职教名城建设打造靓丽名片。
2.谋划好“十五五”规划项目。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建设滨州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实训基地(西院区,计划投资31亿元,总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滨州职业学院公共实训基地(投资约3亿元,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实施滨州职业学院学生宿舍提升改造项目(投资约9.6亿元,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项目),对现有的1-16#学生宿舍进行提升改造,全面提升办学条件。
3.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计划新增5个校企合作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与转化。建立科研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机制,力争科研收入增长20%,同时推动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建立更多优质就业基地,目标就业率提高至95%以上。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计划,为每位毕业生提供定制化的职业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就业市场,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4.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更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增设2个心理辅导室,组织全校范围内的应急演练活动不少于5次,确保校园安全和谐。制定应急管理预案,提升校园综合管理能力。